依法治國 建法治中國
時間:2016.10.11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就“法治中國”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和重要講話,批示和講話所體現的法治理論和法治精神博大精深,其中最為核心的是:提出了法治中國建設的新目標,指明了法治中國建設的新路徑,確立了法治中國建設的新方針,規定了法治中國建設的新方法。
法治中國,是新時期集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為一體的法治建設新目標;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是法治中國建設的新路徑;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法治中國建設的新方針;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是法治中國建設的新方法。
基本內容:
一、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群眾;
二、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徹底否定人治,確立法大于人、法高于權的原則,使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個人意志的影響;
三、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是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國是一切國家機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四、立法機關要嚴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備的法律體系,使國家各項事業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實現依法治國的前提條件。
五、行政機關要嚴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嚴格依法行使其權力,依法處理國家各種事務。它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
六、司法機關要公正司法、嚴格執法??傊?,依法治國要求各級國家機關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科學立法——法治中國的前提
習近平在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會上要求,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要加強重點領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通過完備的法律推動憲法實施,保證憲法確立的制度和原則得到落實。國務院和有立法權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要抓緊制定和修改與法律相配套的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保證憲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實施。
在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強調,要完善立法規劃,突出立法重點,堅持立改廢并舉,提高立法科學化、民主化水平,提高法律的針對性、及時性、系統性。要完善立法工作機制和程序,擴大公眾有序參與,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使法律準確反映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更好協調利益關系,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這體現了對立法結果與立法過程的雙重要求。
科學立法,首先要求繼續立法。雖然中國于2010年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中國的立法任務已全部完成。有許多重點領域還需加強立法,個別領域尚有“立法真空”。當前,特別要重點加強在深化體制改革、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實施知識產權戰略以及網絡監管等重點領域的立法。
科學立法,還要求所立之法必須符合“科學性”,追求“立法結果”的科學性,即所立之法必須符合正義性、規律性和可行性。同時,科學立法,要求我們追求“立法過程”的科學性。為了提高立法質量,我國立法法對立法程序作了嚴格規范,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強調立法的公眾參與。為了科學立法,必須堅持民主立法,拓寬公眾參與立法的渠道和途徑,廣泛聽取各種利益群體的意見,建立起事先和事后的立法評估機制。要學會“立法先行”,只要有條件的,都要“先立法、再行為”,讓人們對自己的行為結果可以預期,讓各種社會主體在有序的軌道內各行其道,和諧相處。
嚴格執法——法治中國的關鍵
嚴格執法是法治中國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對執法活動的監督,堅決排除對執法活動的非法干預,堅決防止和克服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保護主義,堅決懲治腐敗現象,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
這是針對當前執法不嚴導致法律形同虛設等情況,所提出的新要求。執法不嚴,主要表現為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作為、弱作為。地方利益和地方保護主義,執法者的腐敗,執法者的執法手段不足,執法者人身安全保障不力,都是導致執法不嚴的重要原因。
針對中國的現狀,重點要注意幾個問題:第一,建立交叉執法制度。對于一些重要領域,如食品、藥品、環境等問題嚴重的領域,可以實施異地交叉執法,由外地執法部門來本地執法,本地執法部門到外地執法,以防止地方保護主義。
第二,為執法者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要提高對執法者及其家屬的有效保護,對于報復執法者及其家屬的違法者要予以嚴懲,使其不敢想不敢為。
第三,正確對待公民的權利。對于公民的權利,要做到尊重、保護、規范、限制并舉。而有的地方還存在“兩手軟”:對于公民的權利尊重、保護不夠,規范、限制也不夠;或者“一收就死”、“一放就亂”。
第四,要樹立政府的權威。法治政府必須是個嚴格執法的政府,是有效執法的政府。應該看到,對社會秩序的維護不力,對各種違法行為的放任,都會導致社會成員安全感的喪失,導致對公民的合法權利乃至社會公眾利益的侵害,同時執法者無視公民的合法權利違法執法、粗暴執法,與執法者自身人身安全保障不力,都不是法治狀態。
公正司法——法治中國的防線
公正司法是法治中國的防線。黨的十八大報告要求:“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確保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笔状翁岢觥按_?!彼痉ā耙婪í毩⒐?,體現了黨中央的決心。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各級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要堅持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加快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不斷提高司法公信力。他在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要實現司法公正,需要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確保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要實現司法公正,應當讓司法成為真正的司法,讓司法回歸司法,既不能讓司法機關變成立法機關以司法解釋代替國家法律,更不能讓司法機關成為行政機關。讓司法機關真正地從事司法工作,實現和保障社會的公平正義。
同時,要實現司法公正,需要建立起社會監督機制。要實現司法公正,還要建立司法權威,不讓一份判決成為無法兌現的空頭支票。
全民守法——法治中國的基礎
全民守法是法治中國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堅持把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結合起來,高度重視道德對公民行為的規范作用,引導公民既依法維護合法權益,又自覺履行法定義務,做到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相一致?!?/span>
中國的法治建設,與公民的守法意識、守法程度有關。中國是在13億人口中搞法治,任務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重。況且,中國人長期以來重禮輕法,法治意識相對薄弱,各種違法犯罪案件、各類不信法不守法行為在一定范圍內和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
全民守法,要繼續抓好法治宣傳和教育,扎實推進“六五普法”活動。要營造“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氛圍。嚴格規范公民自身行為,引導公民學會在享受自己的權利和自由時,尊重別人的權利和自由。要在全社會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使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使每一個普通群眾都真正學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維護合法權益,自覺履行法定義務。
更為關鍵的是,各級黨政機關領導干部要切實尊崇憲法和法律,帶頭遵守憲法和法律,自覺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維護國家法制的統一、尊嚴、權威,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唯有加快推動全民守法、建設法治社會進程,才能為構筑法治中國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
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關鍵是依憲執政。
——習近平
要加強對執法活動的監督,堅決排除對執法活動的非法干預,堅決防止和克服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保護主義,堅決懲治腐敗現象,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
——習近平
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實施,或者實施不力,搞得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那制定再多的法律也無濟于事。
——習近平
咨詢熱線
028-60306890
德陽市泰山路以西、松花江北路南側旌南大廈9樓
版權所有 ? 2016 德陽發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蜀ICP備16031042號-1網站設計:賽門仕博